《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》(以下簡稱“《條例》”)于2022年11月25日,經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45次會議表決通過,并將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這部《條例》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,堅持政府統籌、市場運作,明確多方面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;堅持民生優先,兼顧各方主體利益;把握好立法與改革的關系,為推動本市城市更新提供堅實法治保障;為在減量發展形勢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、在現行法律框架內破解現實難題提供了頂層設計。
《條例》明確了北京城市更新包括居住類、產業類、設施類、公共空間類和區域綜合性5大更新類型、12項更新內容。圍繞“七有”“五性”補短板、強弱項,改善人居環境,完善城市功能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多方面考慮,提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9個基本要求,強調科技驅動,突出高質量發展,要牢記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,要堅持敬畏歷史、敬畏文化、敬畏生態,要傳承歷史文脈,保護城市風貌,留住鄉愁記憶……以綠色、智慧、健康、安全、韌性等新理念引領的城市更新將貫穿整個北京城市更新的全過程。
《條例》提出了要充分保障物業權利人在城市更新實施全過程的合法權益,在實施更新前,物業權利人可以向各級政府部門提出更新需求和建議。
在實施更新過程中,物業權利人享有對項目進行表決、知情、監督、建議的權利;在完成更新后,享受合法的經營權和收益權。同時,物業權利人也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,要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意愿調查、參加協商活動、提供相關資料、配合施工實施以及承擔相關費用。
條例響應了市民群眾意見征集過程中提出“加大公眾參與”的要求,明確要完善物業權利人依法參與城市更新規劃編制、政策制定、民主決策等方面的制度,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協商共治機制。街道辦事處、鄉鎮人民政府要通過社區議事廳等多種方式,搭建起協商平臺,充分了解群眾的需求,聽取意見和建議,多與群眾商量著辦。
《條例》以改革精神破解堵點難題,推動城市規建管深刻轉型。城市更新是對存量資源的提質增效,不同于新建開發,要根據更新的需要和特點重塑規建管各項政策保障。條例從土地、規劃、資金、審批等方面明確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,推動城市建設方式轉變,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,吸引社會資本參與,讓城市更新成為投資領域新藍海。具體來說,在規劃、土地方面,條例提出了建筑規模激勵、用途轉換和兼容使用、國有建設用地配置方式、土地過渡期、土地續期與彈性年期等規定。在資金保障方面,鼓勵通過設立城市更新基金,發行地方債券、企業債券以及住房公積金等多種形式、多種渠道籌集城市更新資金。在審批機制方面,通過方案聯合審查、手續并聯辦理、提前開展招投標等優化審批流程,壓縮審批時限,提高審批效率,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為人民。202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北京市將積極探索創新路徑,不斷提升百姓居住環境,打造出更多高品質活力空間。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2023年將著力聚焦重點街區單元,謀劃一批片區綜合性城市更新項目。力爭完成核心區平房申請式退租(換租)2000戶、修繕1200戶;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00個、完工100個,支持配合中央和國家機關老舊小區改造項目;老樓加裝電梯力爭新開工1000部、完工600部;啟動危舊樓改建和簡易樓騰退20萬平方米等。
為加快統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,市住建委將著力推進以下兩方面工作。
一是抓緊研究出臺配套政策文件。逐步健全我市“1+N+X”城市更新制度體系,“1”就是《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》,“N”是指相關配套規范性文件,“X”是指各類規范和技術標準。經梳理,《條例》配套文件主要包括項目庫和計劃管理、實施主體確定,實施方案編制和申報,實施方案審查和并聯審批等管理規定,以及土地、規劃、資金等各類激勵保障措施。
二是加強項目調度,加快項目推動實施。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項目庫,實行“清單化管理、項目化推進”;目前,已制定2023年擬實施項目清單和示范項目清單,全面梳理謀劃了新的城市更新項目;加大對重點項目、跨區項目的協調推進力度,跟蹤指導示范性項目,指導各區推進項目實施;編制案例指引,加強典型項目宣傳,推廣優秀經驗。開展城市更新信息系統搭建工作,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。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,多方式籌集城市更新資金,為城市更新項目推進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。
轉自: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
鏈接:《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》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 (beijing.gov.cn)